1、公益广告的概念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是广告主对有助于公众利益的观念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公益广告的发起者投入时间和财力... 现代公益广告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宣传工具,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的出现,这便是最初的公益广告。 50年代,为防止森林火灾制作的“冒烟熊”公益广告播出,40余年来,已成为森林防火的象征,使美国森林火灾在林区人口增加10倍的情况下,减少了一半。2.6万英亩的森林免遭损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美元。... “公益性岗位”是再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名词概念,目前还难以从政策上对其范围作一明确规定。因此,中央12号文件主要对由政府出资,用来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对象就业的社区公益性岗位范围作了规定。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4号)对公益性岗位的解释为:“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 从各省市的情况看,对公... 捐赠法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法接受捐赠。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捐赠法所称的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按照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不同,性质上可以把社会团体分为互益... 新时期中国慈善事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1991年的华东大水灾,成为民间捐赠活动迅猛发展的契机。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灾区人民给予极大的关怀,捐款达20多亿。1993年,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以援助孤儿和老人为主要特点的献爱心活动。1993年的“六一”节,为了使50多名身患重症的儿童能与健康的儿童一起过上一个美好的节日,天津市发起了“还孩子一个心愿”活动;同年11月1日,为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