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术家公益

草原风景油画写生的情感表达

发表时间:2020-12-26 15:09

一、造型与色彩的阐释

造型与色彩是油画的灵魂。作为油画表现语言的重要元素,这两大要素是油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如何呈现取决于画家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画家通过对画面造型与色彩的呈现表达作品的精神。造型即形体、形式,有追求传统精细的,也有追求夸张变形的;色彩是表达物象基本面貌的颜色形态,是外在的颜色,有的色彩艳丽,有的暗淡低沉,不同的作品呈现的色彩面貌均体现了画家的情感表达。绘画作品的形成取决于造型与色彩的表现形式。如果脱离了二者,作品就会缺乏生命力,且不够完整。欧洲油画诞生之时,画家在艺术语言上形成了独特面貌,目的是完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较强感染力的绘画作品。他们或重视造型的塑造,或倾向色彩的表现,抑或强调形色统一的作画方式。如,古典主义油画家的作品在造型上惟妙惟肖,在色彩上略显单调。明暗与光影是西方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家运用光线、阴影以及层层覆盖的色彩,能准确、生动地呈现物体的色彩变化。同时,印象主义画家多以主观运用色彩塑形,他们将形色融为一体,并未将二者划分界限。造型与色彩在作品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相辅相成。画家注重光与色的协调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辨别和运用色彩。造型与色彩多存在于绘画作品中,是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造型与色彩在不同风格作品的表现上定位不同。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对油画的表现是减弱造型,以色彩造型的方式呈现画面,色彩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于1872年创作的作品《日出·印象》,取材于普通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画面中,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灰蓝色的天空和淡黄色的太阳在水中的倒影,其次是水中的小船。造型在此幅作品里变得比较模糊,这些模糊造型的呈现使河面上雾蒙蒙的氛围更加强烈,观者能够透过画面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色彩表现运用得当,会使整个画面的暖色调更加明快。形色上的把握与创新以及坚持室外写生的作画方式,为莫奈日后艺术之路的成功做了充分的积累。

二、内蒙古油画写生中的草原情怀

如今,国内很多知名画家仍坚持户外风景写生。这种创作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接受。大自然中景物光线的变化和色彩的丰富能够激发画家主观创作的热情,使作品得以呈现。风景写生之所以被众多画家推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生动性。画家能够直接将景物的色彩、光线变化呈现在写生作品中,在多变的对象中确立作品的思想。在写生中,画家的专注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自然景物在画家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写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描绘,而是画家深入大自然,与自然景物近距离接触,通过油画中的形、色诠释画面内容。在作画过程中,画家不仅要考虑对象的特点,而且要调动创作的积极性,调取积累的绘画基本知识为创作服务。内蒙古地区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独特性对画家的写生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一直以来对内蒙古地区进行系统写生的画家,如侯明、博·阿斯巴根、刘乐明、文胜等。这些画家分别在内蒙古地区的阿拉善额济纳旗、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四子王旗、兴安盟、呼伦贝尔、老牛湾等地写生,以油画再现内蒙古的山峰、河流、森林、沙漠、戈壁以及草原。画家笔下的草原风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他们无论选择具象的表达方式,还是利用意象的形式语言,其油画作品的精神实质始终以油画中的造型与色彩为支撑,以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寄托情感。

1.侯明油画中的精神世界

“像”或“不像”往往是画家初学绘画时评价作品的标准。在探寻绘画语言的过程中,部分画家在思想观念上找不到边际,被头脑中既定的思维方式束缚,对绘画作品的评判标准仅仅停留在表层。“像”与“不像”的思想会使画家依附于这种模式,难以发挥绘画语言的作用。画家侯明选择走到大自然中进行风景写生,将以往小幅画的尺寸不断变大,与室内创作形成差异。对于画家而言,画幅尺寸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深入大自然写生会改变以往惯性式的作画思维,而室内作画则存在许多局限性。画家不必纠结于“像”与“不像”的观念,当面对大自然时,他更想要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用侯明的话说:“大自然那种刻骨的宁静让我心安,也让我燃烧,更能让我的创作回到初心,回到欢喜,回到天地间。”蓝天、大地、河流、树木这些自然中常见的景物成为侯明作品中的主要元素。画家要想将大自然中熟悉的景物转化成绘画语言,需要深入自然,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时,画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将其融入作品创作,进行深层次的表达。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夸张的造型、华丽的色彩,作品中呈现的景物是真实存在的,这些自然景物经过画家的合理取舍,最终形成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他作品的画面看似有些素净,实则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磅礴。这里的磅礴源于他对大自然景物长期的体会和理解,以及他对色彩、造型的认识与运用。在遵循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侯明将色彩、造型与自己的创作有效结合,坚持至今。受到印象派对形色和结构重建的影响,侯明的风景写生作品存在着潜在的生命力。利用客观对象表达主观情感的描绘方式,让侯明对风景写生一直留有全新的感受,他探索与之对应的本土化语言,使作品中的生命力跃然纸上。作品《草垛人家》远处的房屋和天、地、树,是随处可见的景物,因作品承载着画家当时的写生心境和对历史的记忆,因此,历史的年轮在画面中通过画家的情感寄托得以呈现。其作品的灵感源于深入大自然,通过观察自然的造型与色彩总结出自己作画的独特方法。他并非不遵循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也并非不考虑色彩的冷暖,而是不断探寻意象油画的实质。侯明近期的作品尤其能够体现出他对意象油画的理解。如,在《得胜沟里》这幅作品中,他以概括的笔触将天空、大地、山、树这些元素融入一种粗犷的氛围,树没有细节的刻画,却不失树的雄壮,色彩沉稳而不张扬。他以不同的颜色组合成画面整体和谐的基调,画面里出现的神树不是直接复制而来,而是承载着他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受。侯明认为,写生是画家运用造型与色彩描绘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画家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画家只有走进大自然,与自然近距离接触,才能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透过侯明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表现世界的形式没有过多的粉饰。画家作品中的技巧、手段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模仿在短时间内获得,而作品的灵魂、精神实质是难以直接获取的。这需要画家真诚面对自然、面对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使作品得以完美呈现。

2.博·阿斯巴根笔下的民族文化内涵

如果说意象油画的实践者是画家侯明,那么博·阿斯巴根则是一位抒写民族文化情怀的画家。他作品中的民族情怀根植于生活,更多的是在表达对蒙古族文化深厚的情感。他的作品根植于草原文化丰富的土壤,凝结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文化和精神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沙漠到戈壁,从夏季的风沙干旱到酷寒飞雪的旷野,弱小生命存在自然法则之内,只有在草原牧区生长过的他,才会对草原形态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的认识和体会尤为深刻。他作品中的草原风情和游牧生活与以往画家描绘的景色截然不同。他的作品完全颠覆了草原风景的写实性描绘,其作品的生命力可以说是感性与理性相互融合的表达。理性是他对油画语言、文化内涵的追求。画家将绘画空间比作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源于他对生活的体验。他多利用方形构图,让作品的画面存在一种内在构成感。在长宽比例一致的情况下,一种草原上的秩序感通过表达的母题加以呈现。在物象简化的造型中,变化在作品中无限扩张与蔓延,画家用寥寥数笔,即将所描绘景物的形态发挥到极致,笔触奔放,极富层次感。他对于造型、色彩、构图的诠释都是反复推敲的结果。感性是他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怀,他通过写生作品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只有在草原生活过的画家,才能够将之融入作品,使其得到升华。画面结构自由化满足了画家对于现实的超越和他对民族信仰的敬畏。作品《戈壁牧风》画面中打破传统构图的秩序,与以往草原留给人们的印象发生了观念上的改变,这幅作品中的草原出现了紫色的天空、黄色的草地,画面中大面积补色的对比,始终在画面中控制着一种合理而独有的秩序。此外,在作画技巧上,画家借鉴了岩画的形式语言,画笔与刮刀起到了丰富画面效果的作用。在《戈壁牧风》中,马的形象简洁、概括,却不失马的结实有力。画家以概括的手段把马的姿态与自然融为一体,色彩上表达浓烈,却丝毫不失草原的寂静与淳朴。牧营的环境与马的野性更加突出了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气息。油画传入中国后,每一位中国画家主动、自觉的民族文化心理更多源自其对本土文化特点的描绘。博·阿斯巴根对于形色的把握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他画面中的造型是对景物简化后有意识的夸张。画面中的粉色、黄色,经过画家的合理安排,映衬了主体的位置,加之色彩与肌理的重置,使画面和谐、响亮。他一直将色彩造型的理念贯穿在创作中,穿越时间与空间,将观者带入草原游牧民族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场景中,使其真切体会到草原上自然景观的博大、深远。

3.刘乐明油画的情感表达

与前几位画家相比,刘乐明在画风与绘画语言上有很大不同,他的写生创作同样取材于内蒙古地区的风景。他对自己的作品这样诠释:“我的风景画里的那些线条——直线、曲线,都是自然留在画布上的印痕,也是我的视觉留在我心里的印痕。我无暇顾及形式,无暇顾及写意与否,全身心投入到捕捉自然留在我内心里的深刻印迹。只有情感这个词可以代替内心的感受,情感都是生活环境和社会的观察所产生的,我尤其注重对社会的观察,因为它会潜移默化地激发你内心的情感。当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再看这个世界就会有所变化。”风景作品成为了画家表达情感的方式。画家作品中的西部风景作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没有刻意追求太多的技巧表现,画面的形式语言足以打动观者。西部风景的描绘使他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他的作品多表现内蒙古西部的原野,空旷的原野在他的描绘下呈现出另一种情境,即一种与他内心情感紧密相连的真切、质朴的情怀。他重视观察阳光下原野的变化。作品《北堡》《山林》画面多以西部地区的黄色调为主,这一色调的运用更能够贴近现实中的风景。他以自己的观察方式和艺术语言试图表达现实之外的风景,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他的描绘下,西部风景的色调更加浓烈、淳朴、温暖、真切。这与画家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会对人的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一位画家而言,周边环境的变化会促使其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形成独到的见解,并能将这种态度延续在作品中,升华主题。基于画家对熟悉景物的描绘、对西部风景的热爱,他的风景作品记录了自然中易消失的景物,且没有依照图像式的方法呈现画面。他运用黄色、红色,放射状的云彩,以极为简洁的色彩和造型捕捉他认为最能够体现西部风景面貌的表达方式。在画面中,观者能够看到画家创作时主观情感的表达。他在作品中试图表现季节上的色彩变化。不同的季节变化会给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带来不同的感受。画家在画面构成上不断地推敲、在色彩上不断地精减,构图往往是和谐的,造型是简练的,色彩是温暖的,风景是辽远的,表达了画家对内蒙古草原辽阔而博大的情怀。画家作品中的情感寄托并非刻意强调,而是他深切感悟自然,用敏锐的眼睛将自然的景致浓缩成绘画语言得来的。作画方式是画家表达情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对题材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就已经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具体实践中,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会跟随作品的实际操作而变化,这也让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4.文胜油画中点线面的运用

文胜是一位不断探索油画形式语言并找寻变化的蒙古族画家。通常,一位画家总是会沿着自己既定的绘画形式语言不断地延续、超越。然而,将某种题材坚持数年,并不断地尝试、探寻甚至舍弃既定的绘画形式语言,摒弃已形成的画风,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秩序,这往往是画家难以做到的,但文胜便是能做到的画家之一。他作品中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对色彩的独特运用成为他作品的特点。马蒂斯认为:“一切,甚至色彩,都是创作。”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为表现力服务的。文胜一直在探寻绘画形式语言和色彩的运用。他的油画创作可分为写实油画和写意油画两个时期。从早期的写实风格到近期作品的写意情怀,其作品的面貌始终在变化、成长、突破。画家在题材的确立和内容上的表现都以蒙古族生活场景与自然景观为主。他的早期油画在对自然景物的把握上更注重回归现实场景,在色彩和造型上更贴近现实。而近期作品中,画家将写实情怀转向油画的写意表达,强化作品的内在精神,以简洁、自由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画面中的对比色合理组织绘画中的各要素,使画面色彩艳丽、响亮、明快,又不失协调性。他有意识地运用不同色块,将空间挤压到一个平面内,使画面呈现出富有装饰感的风景图案。他近期的风景写生作品《柴河绿黄》《柴河黄土》,以颜色的挤压、笔触的变化、构图的错落有致、补色的对比,找寻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契合点,使色块间的线条由此呈现,减弱光线的表达,以不同色块排列组合的合理性,突出画面的整体感,使点、线、面的合理表达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是俄国艺术大师康定斯基的重要著作,书中讲述了他对绘画元素的理解,并从内在和外在的层面探讨了绘画中每一种存在元素。画家熟悉的点、线、面等基本理论,在绘画作品中得到具体运用或准确表达并非易事。如,点、线、面在画面中如何得到合理表达与发挥,如何使作品形式语言的内在关系更加恰当,便需要深层次表达。文胜的油画作品在重视平面结构的原则上更加强调整体构成的统一。画面里线条简洁生动,并占据画面的主要结构。如《克旗白音敖包》里的自然景物,山、树、房屋这些物象在简练的线条概括下并无枯燥感与单调感,反而使观者对画面里的形式语言表达增添了更多思考。那些颜色层层叠压后出现的黑色线条强化了主题,作为矛盾色的黑色在他的画面中被其他元素整合后,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作品为突出敖包的主要位置,虚化了地面,加强了空间,流畅且有序的线条使画面更富有情趣。通过整个画面的色彩、形式、结构等各要素的合理呈现,观者才会了解到作品中画面的具体内容。在他的画中,画面内容显得不那么重要,对形式语言的把控能够充分彰显他的创作潜能。

结语

无论以音乐、舞蹈的演出形式,还是绘画作品的展览方式传承与表达草原文化,都是在歌颂内蒙古地区的辉煌成就。这些根植于草原文化的油画风景画家,借助自己在草原上生活的个体经验,通过作品表达对家乡的崇敬。他们选择草原作为油画表现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表达画家的精神世界、民族情怀、情感寄托,还是重视形式语言,最终都是要通过不同的绘画语言抒写草原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表达对草原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中国蒙古学文库——蒙古族美术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2]仲高.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3]刘迎胜.丝绸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5]博·阿斯巴根.博·阿斯巴根油画作品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

[6]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周慧


东 方 美 术 家 协 会
QQ:258506508                                 联系电话:021-28386688                             联系邮箱:dfmsj@sina.com                联系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沪太公路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