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民族性发表时间:2021-01-31 11:39 油画的民族性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的共同体。经过长期的积累,一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在观念、思维和审美观念上都形成了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是民族性,即民族精神。它在艺术中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种民族风格。 油画的民族化是近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老话题。在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西方绘画作为一种外国绘画,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中国油画逐渐走向成熟的百年历史,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也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今天我们谈油画展,也只是指画种而已,并没有中西概念之分。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我们对油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准确定位。其次,油画材料的经验趋于成熟。我们再也不会孤立地谈论油画材料了。所有我们在情感上关注的问题都成为我们绘画的主题。对于每一位中国油画家来说,调色板上的颜料就像厨师烹饪的调味品。虽然在材料制造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也完全国产化。 民族化是民族精神的自然外化,既不呼唤,也不争鸣。我们应该调整对油画的态度,把油画视为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物质特征的绘画。它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工具。我们不必担心完全西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摆脱虚无主义,回到我们激动人心的伟大时代,消除干扰,挺直腰线,切实冷静下来,以对祖国和民族文化负责的态度,做好自己的事情。我相信当我们再看几年中国油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情况。 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关于“民族化”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学术界主流观点赞成油画民族化,但仍存在疑问:一是“油画民族化”的概念尚不明确;二是缺乏借鉴。我们很难说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民族化”。有意思的是,一些被学术界贴上“民族化”标签的油画,却被作者本人“扇了一巴掌”。作者并不认为他在创作中进行了“民族化”,而是简单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受。 东方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静与意的结合;西方艺术更注重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生命的存在。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为了使油画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就要求中国油画走民族化道路。 |